《安徽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万里路行于足下———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期次:第441期   作者:李塍飞   查看:45   


  合上这本书后,这样一位不骄,不躁,不羁,不屈,踏踏实实,一步一行的知青形象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即使现如今气宇非凡的习主席,也是从一位一天只能挣6工分的青年起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让我们一同回到1969年那个秋天,跟随着刚从“知青专列”上下来的那个懵懂少年,听他为我们讲述如何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登上历史的高峰。博 学 之这七年习主席的学习态度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已经达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地步,受到了梁家河人的高度评价。习主席学习时之所以如此踏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少年辛苦中心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在梁家河农民们休息时,总能在黄土坡上看到主席靠着一把锄头捧着一本书在仔细研读,主席在田里工作时也不忘与雷氏兄弟激烈地讨论今日所学。他晚上一回到那破旧的窑洞就立马扎进书籍的海洋,无法自拔。主席读书还非常有方法,精读一本,然后查阅其它的书籍来辅以佐证,从而保证自己的读书效果达到最好。“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时以领之,方能中鹄。”在1974年前往成都学习沼气技术时,习主席深知如果连弓弩都没有何谈百里中鹄。于是在学习沼气技术时,只要见到一个沼气坑就下,一旦遇到不会的就问,所有难点都详细记录,并与同行者夜以继日地讨论建设沼气池的细节。当时技术人员都称赞道“你们这些老区人真能吃苦,我们还没有接待过你们这样的参观团。以前那些团就是看一看就完了,走马观花似的。”习主席和他所在的调研组在那里一呆就是40天,每天都勤勤恳恳地打造沼气技术这把劲弩,40天后将其带回延川的文安驿公社,再加上主席这根锋利的“箭镞”,轻松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办成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村。
  习主席在《之江新语·要善于学典型》中曾这样说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而我们很多青年的大部分精力都被众多娱乐活动所分散,即使手中握着优质的学习资源,我们对学习的热情与习主席相比仍难以望其项背。对于那些胸怀大志的同学来说,习主席可以说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典型,踏着习主席的脚印,将当下的事每一步都做到最好,积跬步,聚小流,即使是万里路遥我们也能行泥走丸。敬 民 之习主席这七年扎根于人民足履实地地与人民相处,深入了解民情。在《孟子·梁惠王下》就有提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那个粮食都吃不饱的黄土坡,习主席主动啃当地人的“糠团子”,将自己的“真粮食”送给当地的农民吃。主席白天不但要高强度的工作,晚上还要研读书籍,正是长身体的年纪,常常挨饿,每当撑不住的时候,就从口袋里把那难以下咽的“糠团子”拿出来啃上两口,才缓过劲来。这件事在延川早已是家喻户晓。连延川百姓都说“再糙的饭近平也吃的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的起。”真是验证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习主席也说他就和梁家河人民一样是黄土的一部分。当主席遇到村民的母亲去世时,也会在一旁深深地鞠上一躬,以献上对老人家一生贡献的尊敬之情。就是因为主席这与人民相处朴实无华、没有半点虚假的品性,所以他与人民群众产生了浓厚的情意。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附录中都提到了“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这种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理念。书中的第七点和第十六点,习主席还明确指出,要发展民生,还要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些治国理念的产生我想与主席这七年与人民密切相处不无关系。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主席在参加《兰考县常委班子专题民生生活会》时引用了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在与人民相处时认真的态度。而我们学生在学习时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也应该这样踏实吗?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我们只有将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从被动化为主动,在态度上以主席为模范,附以真心,踏实肯干,路遥万里也是微不足道的。笃 行 之习主席七年夙夜在公,为延川人民办了许多实事,比如刚上任就带领社员建成铁业社,让社里有了第一个副业,为队中解决了铁器不足的问题。这里印证了在《之江新语·为政者需要学与思》中习主席的那句话“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是的,正因为主席夙兴夜寐地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干实事,才让延川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他带着社员们不顾危险人工打井,他身先士卒地跳入满是烂泥与冰渣的井底施工。他带领全社社员不顾他人阻拦,坚决建坝,以截出更多的土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延川人民代代贫穷的问题。当井底的泥水混着冰渣从他双腿间流过,当筑堤时手上的血泡再一次磨破,他心中想的是如何将自己的官位提升吗?是如何将自己的政绩做地更加漂亮吗?不是,他此刻心中所想就是我是百姓的父母官,我不能放任人民再这么贫苦下去了,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地为百姓们做点实事!“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会上响起习近平洪亮的声音。这句话诠释了我们的民生决策、制度构建、道路选择的目的,是国家要能为百姓争取到切实的利益,这样才能获得民意,才能将决策贯彻下去,落实起来。
  在《中央党校2009年第二批进修班研讨会开学典礼》中习主席讲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校大学生不但要拥有踏踏实实学习的精神,还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做出几件像样的实践成果。以习主席为榜样,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即使没有成果,我们也能从参与中得到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也能轻而易举地做到日行万里。
  打开这本书重新翻阅,让我对习主席这七年的岁月有了新的理解,不禁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身为学生的我能踏踏实实做到博学、敬学、笃行,是否有一天我也有机会成为这类书的主人翁?我想,答案在未来等我。

安徽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507次访问,全刊已有192691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