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遇见你,真好

   期次:第448期   作者:数学与大数据学院郝惠晶   查看:130   


  蓦然回首的这两年研究生生涯里,每一个脚印都记载了我在这里的每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光,每一份学术成果的发表都承载了那个孜孜指导背后的期望,每一次刻苦的努力都记录了那个朴实又温暖的名姓在我心里扎下的深根。有人说,千万人中相识是一种缘分,而我要说千万人中你我成为师生是我的荣幸。那一年,只因在师兄师姐的阐述中了解到你,便决定进入你的课题组好好钻研;那一月,只因在研究生复试前夕于办公室中见到了你,交谈之余便认定这个导师并期待着你能接收我;那一刻,只因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你叙述着课题组满满的成果,敬佩之情便油然而起,励志自己也要努力做出成果。初 识 篇第一次了解到方贤文老师还是在和学长的交谈中,那时候,没有达到一志愿线的我不停地寻找着合适的学校和老师,无意间留意到了安徽理工大学,在学校群里加了一位学长的联系方式,他直接就向我介绍了方老师,那时的他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位学术精湛的老师,不仅组织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还在很多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很多优秀的学术著作。而第一次见到他是在研究生复试的前夕,他的温文尔雅,他的谈吐,让我对眼前的这个老师不仅仅是钦佩,更多的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犹记得在回去路上,他还打电话嘱咐我注意安全,回去好好准备,不要紧张,认真迎接第二天的复试。也就是在那时起,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作为我的导师。从此,我的研究生生活开启了新的篇章。憧 憬 篇由于参加了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需要提前去学校,我便和他打了招呼,无意间得知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去大数据公司参观的活动。为了更快的融入课题组,也为了跟他有近一步的接触,我鼓足了勇气,提出了我也想跟着一起的想法,没想到老师很爽快就答应了。那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在树荫下站着,远远看着他走来,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的高大,也许是钦佩于他的学术成果,也许是对未来在课题组受他指导的欣喜。那天的活动开阔了我的眼界,让还没有正式进入研究生生涯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也是在那天,被老师推荐为学院的新生代表,带着满满的诧异与惊喜,开学来临了。奋 斗 篇研一上学期的时候我们位于不同校区,而新旧校区相隔很远,他在北区,我们在山南新区,所以见面次数少了很多,经常都是电话联系。由于是课题组的负责人,我们的联系也较其他同学多了些许,每次打电话都会嘱咐我带领着课题组的同学好好看书,好好组织讨论,也都会嘱咐着我让大家在这边注意安全,每次的交谈让我感受到的都是对学生满满的关心、爱护。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使心通其意。很快,在他的指导下,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写完了,也顺利申请到了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与此同时,在研一的成绩考核中,排名专业第一,这些都离不了方老师对我的孜孜教导。
  随着时光的流转,我们到了研二,和方老师的距离也更近了一步,研二的生活里没有课堂,有的只是枯燥的论文,枯燥的工作室。课题组每周一次的讨论刚开始都让我们有点抵触,不知道自己具体要做哪个方面却依然盲目地看着,还要随时面临老师们提出的问题,所以,严肃一直是我给他贴的标签,对于学术,他严格要求,并明确指出工作计划,也正是这样,才有了后来一篇篇学术成果的发表,一份份荣誉的诞生,这些都离不了他的辛苦付出。番 外 篇其实,严肃认真不仅是他唯一的代名词,平易待人、朴实可爱也是他的闪光点。曾经我认为这样的学者应该每天就是忙于学术,不会关注于生活乐事。可是,他也会和我们一样抢红包,看篮球赛,玩QQ,玩微信,会鼓励我们举办各种课余文化活动,会关心同学们的感情生活,这样的他,很是可爱呢。不仅如此,他还致力于为我们创建舒适的环境,去年及时为大家更换桌椅,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美好的工作室。及时解决学院潜在的安全问题,这样为我们考虑的老师,怎能不惹人喜爱呢?

安徽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775次访问,全刊已有190173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