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

   期次:第454期   作者: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地球与环境学院 毕尧山   查看:402   

  毕尧山,男,黄山市人,地球与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任校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院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本科阶段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研究生阶段已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篇;参加全国煤炭地学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研究生阶段获一等学业奖学金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已接近尾声。回首这一路走来,一切历历在目。虽然有时也会觉得过程难熬、时光难度,但心里却总是甜的。因为我知道,科研之路一旦选定,就该奋勇直前走到底,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决不回头。
  研究生阶段确实与本科阶段差别很大。本科阶段可以只顾着学好专业课程,但研究生阶段不同,除了学好基础课程,还要每天阅读文献开拓视野和思路以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锻炼能力。记得两年前,在我即将本科毕业并决定继续留在安理读研的时候,我便联系了我现在的导师———吴基文教授,并且向吴老师喊下口号“一定好好干!”当时吴老师就给我打了预防针:“光靠嘴上喊口号还不行,要有实际行动!”我默默下定决心,不能只做口头上的巨人。
  记得研一期间,由于专硕课程调整,原来一年的课程被全部安排在第一个学期上完,所以课表从早到晚都被挤得满满的,白天上课,晚上继续上课。除了高强度的课程让人疲倦,还有一些其他的事和安排也会让我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就必须得学会利用各种琐碎的时间来完成基础课程之外的学习。当每天晚上的课程结束,我都会抖擞精神一个人回到工作室,争取再学一会儿,之后再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与路灯和星月为伴。因为感到充实,所以一点也不觉得寂寞。正是从那时起养成了我每天看文献、学专业软件的习惯。得益于这个习惯,我比其他同学多看了很多文献,提前学会了几种专业软件的使用,也为我提前开始着手写作和投稿第一篇小论文奠定了基础。也正是源于这种刻苦与坚持,在老师和师兄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于2017年11月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煤炭地学大赛,并作为作品主要完成人、作品答辩人,获得了综合大赛三等奖、最佳单项二等奖;先后发表了两篇中文核心论文;学位课成绩名列专业第一。
  对于一个新手而言,要做好科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的过程中往往陪伴最多的便是失败和寂寞。失败不可怕,要从失败中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对于科研路上的寂寞,我们则要坚定信念,坚持刻苦。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准备全国煤炭地学大赛期间,由于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十分紧张,又是刚上研究生阶段,自身知识储备、能力等都有限,为了完成比赛作品,我和团队成员几乎是从零学起,刚开始完成的作品初稿简直惨不忍睹,而后几经大改,重新学习、完善。尤为记忆深刻的是,我们熬了好几个夜晚画之前都不曾听过的图,错了重画,如此反复,后来终于成型,最后在赛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每一个与星月陪伴的晚归夜,看到的都是学习、科研途中的绝美风景。所以,漫漫科研路,要主动、努力地思考、总结,要不惧失败,要知道学习永远在路上,要耐得住寂寞,不忘初心、奋勇直前。
  在安理的日子已有六年了,这里是我真正成长的地方,有亦师亦父的导师,有团结友爱的师兄弟,也有一直支持鼓励我的同学。导师吴基文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儒雅的学者风范,总能在我遇到困惑和烦恼时,给我及时点拨与关怀,让我如沐春风;师兄们扎实的专业知识、一丝不苟的科研工作作风,令我钦佩。
  耐得住寂寞、方能内心平,甘坐冷板凳,才能宠辱不惊。今后,我会珍惜荣誉,戒骄戒躁,不断努力、刻苦学习,争取在漫漫科研路上走得更远!

安徽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969次访问,全刊已有192325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