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报》  

第01版:主版

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摘要:我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本报讯 3月3日至15日,2019年全国 “两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连日来,我校师生纷纷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关注“两会”动态,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围绕教育、科技、创新、民生等热点,畅谈感想与体会。  党委组织部部长娄志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真切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热切期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真正把新时代组工干部形象树好。  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田中良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30次提到了“就业”二字,而且就业优先政策首次置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将紧盯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立足学校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实际,积极构筑招生、教学、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开展校企校地深度交流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全国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赵光明教授说,今年“两会”,科技创新仍然作为一个热点被关注,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使科研人员潜心向学、创新突破。作为高校一线研究人员,我更加坚定了做科研、做好科研的决心和信心,这也将最大程度提升我们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加快学校建设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步伐作出贡献。  土木建筑学院院长马芹永教授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城际交通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作为高校教师,我倍受鼓舞,同时深感责任重大。在工作中,要以人才培养为本,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创新研究,用实际行动为教育、科技、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安徽省政协委员、民建淮南市委副主委李广学教授表示,作为省政协科计界别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响应安徽省融入沪苏浙皖形成“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活动主题,近期参加了“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调研,为安徽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科技进步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同时作为大学教师,将努力教书育人,做好科学研究工作,为科技创新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民进安徽理工大学支部主委陈清华教授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近期出现了翟天临 “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事件,但国内论文造假只是个别现象,中国高等教育总体上是好的,国外大学对中国教育也非常认可,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要理性对待。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注重学术素养,杜绝学术不端。  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李攻明表示,通过认真学习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过去一年的努力成就斐然,举世瞩目。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两会”精神,扎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校博士研究生会主席李长鹏谈到:在今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到了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全国人大代表袁亮院士在两会期间着重提到了矿井能源资源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的工作模式。作为一名在读的博士研究生,我目前的研究方向也与煤矿开采息息相关。未来我将结合两会精神,潜心钻研煤矿开采中的核心技术,力争做出更多原创性科研成果,为祖国优化能源结构工作贡献自己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校研究生新媒体中心周敏谈到:今年两会中首次出现了“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的新表述。这些“新声音”让我有了新期待。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社会热词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现今所提出的“智能+”,则是对“互联网+”的一个再升级,我非常期待今后“智能+”在社会生产中焕发出的强大活力。这也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去学好我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学以致用.。  地球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17-1班王岩同学说,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时,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身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保护环境的理念已融于血肉深入骨髓,我将会把自身所学专业知识,融入我今后所从事的职业中,尽个人所能,为美化社会环境、创建最美家园贡献力量。

周旭任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摘要:周旭任我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本报讯 3月12日下午,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组干处相关人员来校宣布省委关于任命周旭同志任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的决定,并就周旭同志的履历情况作了介绍。  在听完周旭作表态发言后,郭永存表示,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对周旭同志来校工作表示热烈欢迎。郭永存指出,省委对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安徽理工大学的重视和关心,凝聚着省委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期待。学校将以胜利召开第七次党代会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确定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不辜负省委期望。

刘文清院士受聘我校特聘教授

摘要:刘文清院士受聘我校特聘教授 本报讯 2月26日下午,学校举行聘任仪式,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刘文清院士担任我校特聘教授。校党委书记郭永存为刘文清院士颁发聘书,校长袁亮出席仪式并讲话。刘文清院士是我国环境工程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学术造诣深厚,刘院士的加盟对学校相关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文清希望以加盟为契机,推动双方在相关学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当天下午,刘文清院士在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科学认识大气污染,共同创建美丽中国》的学术报告。

淮南市委常委许承通来校调研

摘要:淮南市委常委许承通来校调研 本报讯 3月5日下午,淮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许承通等一行5人来校调研思想政治工作。 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雨与许承通进行了座谈交流。许承通听取了我校关于2018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工作成效以及2019年思政工作思路的汇报后,对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表示了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育人全过程,始终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康,培育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座谈会后,许承通一行实地调研了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室、新媒体中心、易班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全面了解了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

省科技厅高新处来校调研

摘要:省科技厅高新处来校调研 本报讯 3月10日下午,安徽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薛军等一行2人来校调研智能制造、智能计算工作。调研座谈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2号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出席会议。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了我校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智能精准开采、矿山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职业健康等方面工作情况汇报。薛军对学校在高新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她强调安徽理工大学在行业内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要充分发挥行业独特优势,坚持以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利用学校高层次人才优势,重点梳理今后能够引领行业的人工智能、智能装备、职业健康等方面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推动安徽乃至全国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后,薛军一行实地调研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对实验室建设和省重大专项项目实施情况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图片新闻

摘要:驻省教育厅纪监组来校开展专项检查图片新闻 本报讯 3月15日上午,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一行2人来校,对我校十八大以来办结案件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开展检查核实。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纪委书记周旭分别会见了检查组一行。检查组针对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受处分人员职务职级、工资待遇以及处分影响期内年度考核等情况,仔细查看了有关案卷材料和人事档案等,对我校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党委、纪委能够高度重视此次纪律处分决定执行情况的自查自纠工作,严肃认真,立行立改,处分的相关材料、卷宗齐全规范。同时也现场反馈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学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全面及时、不折不扣地执行纪律处分决定,发挥纪律处分决定的惩戒、警示、教育作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副校长董雨到场指导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摘要: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副校长董雨到场指导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3月8日,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厚德馆举行。来自全校15个学院57支作品团队近300人参加比赛,最终,共评出科技发明制作类特等奖5件、一等奖11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7件;自然科学论文类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哲学社会论文类一等奖3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10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获奖项目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本届竞赛“挑战杯”,能源与安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获得“优胜杯”。 3月8日,校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厚德馆举行。来自全校15个学院 57 支作品团队近300人参加比赛,最终,共评出科技发明制作类特等奖5件、一等奖11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17件;自然科学论文类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哲学社会论文类一等奖3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10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获奖项目总分第一的成绩摘得本届竞赛“挑战杯”,能源与安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获得“优胜杯”。 图为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雨到场指导比赛。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摘要: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本报讯 2月28日下午,学校在东配楼报告厅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政治建设的意见》。校党委书记郭永存主持了学习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明东、宫能平、董雨,副校长孟祥瑞参加学习会。  郭永存分析介绍了《意见》出台的背景和主要特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传达学习了《意见》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的主要部署和任务要求。《意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新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对于更好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加强学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郭永存就学习贯彻《意见》提出了要求。要认真领会、准确把握《意见》精神,深刻理解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的深刻内涵,切实承担好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抓好《意见》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学校正在筹备第七次党代会,要将学习贯彻落实《意见》与党代会筹备工作、学校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党代会顺利召开营造昂扬奋进的政治氛围。  全校处级干部参加了学习会。

郭永存为基层党支部党员上党课

摘要:郭永存为基层党支部党员上党课   本报讯 3月15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在励学楼A402会议室为所在基层党支部机械设计制造党支部全体教师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课程思政解读》。  郭永存首先向支部全体党员解读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深刻内涵,详细阐述了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介绍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遵循和任务,全面解读了 “四个服务”、“四个坚持不懈”、“四个正确认识”、“四个统一”、“四个层次”、“四个着力点”等理念,指出高校教师要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到各类课程中,实现两者同向同行。  郭永存指出,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全员协同育人、全过程贯穿育人、全方位合作育人的融合。要把握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价值引领和在价值传播中注重知识含量的课程思政基本原则,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策划课程思政的框架,遵循课程思政的内在逻辑,实施好教学过程。他鼓励各位党员教师要系统梳理和挖掘各自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凝练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要求和核心内容,率先把政治信仰、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融入到所授课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郭书记的党课内容丰富精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他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机械设计制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对提升支部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性的意见和建议,要求支部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坚守育人阵地,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春季就业工作“开门红”

摘要:春季就业工作“开门红” 3月13日上午,合肥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中心、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中心与合肥新站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三家人才机构组织近100家本地优质企业来我校选聘毕业生,不少毕业生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据悉,本学期开学以来已有多家用人单位相继来校开展招聘工作,迎来了2019届毕业生春季就业工作开门红。

“废弃矿井仍有很大开发价值”访全国人大代表

摘要:“废弃矿井仍有很大开发价值”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亮《中国能源报》   编者按:  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我国将有更多矿井被关闭,而废弃矿井仍赋存大量资源。那么,废弃矿井的能源资源如何利用?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能源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本报予以全文转发如下:《中国能源报》3月4日讯2018年底,我国煤矿数量已由“十二五”初期的1.4万多处减少到5800处左右。随着去产能的深入推进,将有更多矿井被关闭,到2030年废弃矿井数量将达到1.5万处。而废弃矿井仍赋存大量资源,如果“一关了之”,将造成巨大浪费,并将引发安全、环境及社会问题等一系列“后遗症”。那么,废弃矿井的能源资源如何利用?这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又有何重要意义?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中国能源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一关了之”不可取中国能源报:随着去产能的推进,大量资源枯竭及落后产能矿井和露天矿坑将被关闭,直接关闭存在哪些问题?  袁亮:从国家地矿资源开发利用角度来看,如果将这些矿井直接关闭,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还有可能诱发后续的安全、环境及社会等问题。 (下转二版)

第02版:专版

学校部署新学期工作和“严强转”专项行动

摘要:学校部署新学期工作和“严强转”专项行动   本报讯 2月28日下午,学校在舜耕会堂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寒假工作,部署新学期工作,对“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进行动员。校党委书记郭永存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作学校寒假工作总结和新学期工作部署。副校长孟祥瑞,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明东、宫能平、董雨出席会议。  郭永存在讲话中指出,2019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开启学校办学新篇章、冲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之年。要常怀忧患意识,牢记责任担当,充分发挥职能,以一流状态支撑“双一流”建设蓝图的绘就。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底色。二是强化目标导向,对标一流绘蓝图。展望学校发展愿景,奋力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三是发扬斗争精神,持续深入 “严强转”。聚焦“四对标四整治”行动内容,一体推进“学、查、改、立”,全面整治“多、推、虚、浮”,打造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袁亮指出,学校寒假各项工作稳中奋进,第七次党代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市校共建我校附属医院方案通过,党建和思政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传来捷报。他强调,新学期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集中发力,打好党代会召开、国家创新平台建设、本科教育振兴、市校融合发展等四场“攻坚工程”,坚持以党建为“纲”、育人为“本”、人才为“源”、学科为“先”、以科研为“要”、国际化为“略”、文化为“魂”、治理为“基”,全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推动各项事业内涵发展,用“奋进之笔”书写“得意之作”,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献礼!  全体处级干部参加了会议。

我校与华北科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摘要:我校与华北科技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讯 2月27日下午,华北科技学院校长张瑞新、副校长邹光华一行来校交流,与我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华北科技学院与我校学缘结构相近,矿业特色鲜明,长期以来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共同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张瑞新认为,安徽理工大学在推动改革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对于兄弟院校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期待我校给予华北科技学院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建议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互动合作机制。

国家级领军人才专家赵坤民教授来校指导

摘要:国家级领军人才专家赵坤民教授来校指导 本报讯 3月2日至3日,国家级领军人才专家赵坤民教授莅临学校交流指导并作学术报告。期间,学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教授亲切会见了赵坤民教授。  学术交流会上,赵坤民教授以2017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第三代高强钢中锰钢在复杂冲压工艺下的塑形行为研究》为例,向与会教师代表详细介绍了近两年的研究内容。赵坤民教授的学术报告涉及个人留美经历、汽车车身开发和汽车未来技术三方面的内容,并从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向与会师生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留美经历,并分享了个人宝贵的心得体会。  赵坤民教授从事汽车车身轻量化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现任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公司研究院总工程师。

学校与安吉县签订校地人才合作培养基地协议

摘要:学校与安吉县签订校地人才合作培养基地协议 本报讯 3月7日上午,“安徽理工大学-浙江省安吉县校地人才合作培养基地签约仪式”在厚德馆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董雨,安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王红缨分别代表学校和安吉县签订了校地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协议,并共同为人才合作培养基地揭牌。  根据合作协议,学校与安吉政府将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实习就业”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本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发展的原则,将区域内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促进学校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转化为生产力,为合作单位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形成学科、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校政合作、产学共赢”的格局。  会议结束后,来自安吉的33家优质企业在厚德馆举行了2019届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近1000名毕业生到现场洽谈。

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在我校启动

摘要: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在我校启动 本报讯 3月10日,由安徽理工大学、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和淮南矿业集团联合申报的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煤矸高效光电分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启动会在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1号会议室召开,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省内6位行业专家对项目进行开题论证。  课题组成员就项目的基本情况、实施方案等进行了汇报,重点阐述了预期成果、年度研究计划、考核指标和存在的难点、问题与对策等内容。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汇报,并针对项目中的问题和难点,与课题组成员展开了深入交流讨论,提出宝贵建议。项目启动会的顺利召开,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后,各位行业专家对矿山智能装备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9年建设计划与开放基金项目指南进行了评审与讨论。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摘要: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本报讯 3月10日下午,我校“矿山智能装备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1号会议室召开。由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和我校的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重点讨论了重点实验室2019年开放基金指南和2019年建设计划、主要任务、预期研究目标、团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会议希望实验室能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集中力量开展优势与特色研究;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推动实验室向更高层次的平台发展。

国家级教学名师程桦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摘要:国家级教学名师程桦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本报讯 3月10日下午,国家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学科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科技创新学术团队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程桦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程桦教授以 《富水浅埋超大断面隧道管幕冻结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为题,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为工程背景,向师生介绍了隧道管幕冻结法施工技术。整场报告理论水平高、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使师生对管幕冻结法的未来研究方向有了崭新的认识,为师生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提供了思路。  程桦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结构、地下结构设计与计算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结合”促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摘要:“三结合”促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2月28日讯: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业、创业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向、坚持三个突出,构建六大体系,突出“三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坚持三个突出。在工作方法上突出“精准”要求。把精准化指导服务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抓手。在工作对象上突出困难群体。为困难毕业生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建立未就业毕业生数据库,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等跟踪指导和服务。在工作路径上突出基层导向。坚持把基层作为吸纳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大空间、大方向,通过教育引导、政策激励、服务支撑等方式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中小企业进校园开展招聘,落实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抓好西部计划、西藏专招、新疆专招等,引导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就业、创业。  坚持“三结合”扶持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创业。全面提升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重点扶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相结合。每年举办校级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近40项,多达2万人次参与。在通过面向全体学生普遍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每年遴选50个左右学生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5000元~8000元的基金扶持,扶持有创业意向学生开展创业。理论培养与实践孵化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 《职业发展 (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公共必修课,开设了《创造学》、《创业管理》和《创新创业领导力》等一系列选修课程。在创新创业理论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创业大学生到校外就业创业基地实训,把相对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引入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验室进行孵化,近年来,部分孵化项目创办了企业。一站式服务与持续帮扶相结合。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导师团,为学生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五年来,学校在有关创新创业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四十多项、省级奖励一千六百多项;学生累计授权专利一千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两千多篇;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创业的典型。应用数学专业2017级研究生梁亚在校就读本科期间开始投身创新、创业,产生广泛影响。  据了解,学校连续多年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近1/3的学生进入沙钢集团、国家电网等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工作,近1/5的学生考取研究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均在95%以上,就业、创业工作硕果累累,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

时光荏苒 携手共度

摘要:时光荏苒 携手共度记校“和谐家庭”荣传新、崔枢贤夫妇   从1995年到2018年,荣传新老师和爱人崔枢贤老师二十多年的相依相伴,他用支持、信任和包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和谐家庭,并尽力做到用最好的自己来回馈社会、事业和家庭。2018年,荣传新、崔枢贤荣获校“和谐家庭”称号。  举案齐眉 长情陪伴西汉苏武的《留别妻》中曾提及“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用真情实意描摹了一幅夫妻间同甘共苦、伉俪情深从而生活美满的景象,不难发现夫妻和谐往往是一个和谐家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归其所有就是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当提及和谐家庭的关键所在时,荣老师如是说道,他说和谐家庭看起来是个很复杂的事情,但其实细究却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荣老师和他的爱人崔老师同在土木建筑学院工作,在他和爱人二十多年的相处中,正是生活中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工作中的相互支持和帮助、生活上相互关爱和关心,让他们在时间的长河中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荣传新老师也再三强调“及时的沟通和相互信任也很重要。”当他和爱人之间出现矛盾时,他们总能做到及时沟通,能够理智并相互信任地解决工作中、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荣老师自从1995年硕士毕业之后选择留校任教,一直在土木建筑学院工作,由于工作繁忙,经常出差,导致对家庭的照顾略有欠缺。对此,崔老师从无怨言,一直支持他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将家务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揽在自己肩上。正是在爱人的支持下,荣老师的学业和工作得到顺利地开展,先后获得博士学位、评上教授职称、多次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聘为土木建筑学院教学副院长。尤其在博士就读期间,长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做实验、写论文,崔老师在家里一个人带着尚年幼的儿子,十分辛苦。荣老师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爱人的默默付出和支持。  俗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荣老师说,如果细数生活中的点滴,其实都是幸福,生活最终都是有关柴米油盐,幸福不是可以细数的一个个例子,它更多的是家人之间的长长久久的陪伴。  尊老爱幼 亲仁善邻《孟子》曾书“孝子之至,莫大乎于尊亲”。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在繁忙工作的间歇,他们经常带着儿子去双方父母二老那里嘘寒问暖,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在2016年,岳母不幸受伤,长期卧床休息治疗,妻子和兄弟姐妹们始终坚持轮流照顾,毫无懈怠。  他们认为,对儿子的教育不仅仅只在学习上,在思想品德上的教育更为重要。自儿子小时候懂事起,从未骄纵、溺爱孩子,夫妻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事理、尊重他人。既给孩子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快乐健康成长,又培育他良好的思想品德。“身教胜于言传,”荣老师如是说,他认为一个和谐的家庭有助于孩子全方面的成长,孩子从平时生活行为中所学习的东西,会比口头教育学习的印象更深刻、更重要。  荣传新和崔枢贤老师都深深知道,能有今天幸福的生活,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同事们的帮助,他们不会忘记在工作遇到困难时领导的谆谆教导、在经济窘迫时同事们的解囊相助、在身处逆境时朋友们的劝慰与勉励,这些点点滴滴都激励着他们更加坚定“做事先做人”的处世态度。  和学校里许许多多双职工家庭一样,这个家庭朴实无华,夫妻二人默默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对岗位的敬畏、对学校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是学校中众多和谐家庭的缩影。荣老师说,其实和谐家庭,在某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在自己的各个角色岗位上尽最大的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和谐的家庭就像一个健康的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是和谐家庭,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和谐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很美好。”荣老师笑着说道。  在时间的长河中,荣老师和他的爱人将有一个接一个的二十多年,不曾变的是他们心灵上最初的自己、不曾变的是他们对自身行为严苛的要求,也正是这些不曾改变、严于律己才激励荣老师和他的爱人将自己的爱巢努力构建成最好的模样,谱下了专属于他们的和谐之曲。

学校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

摘要:学校参加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   本报讯 3月11日下午,省委教育工委召开2019年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视频会议,学校在行政办公楼视频会议室设立分会场组织参会。校党委书记郭永存,副校长孟祥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明东、吴照明、宫能平、董雨出席会议。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钱桂仑在讲话中回顾了2018年工作,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部署了2019年工作任务。钱桂仑强调,2019年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做到“五个强化”:一是要强化理论武装。要着眼学懂抓深化,着眼弄通抓消化,着眼做实抓转化;二是要强化政治建设。要坚决做到 “两个维护”,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三是要强化正风肃纪。要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我省实施细则,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四是要强化党内监督。要加强日常监督,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和省委巡视整改落实,扎实推进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五是要强化基层党建。要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省纪委监委驻省教育厅纪检监察组组长王光虎在会议总结时指出,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主动作为,敢抓敢管,积极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以 “两个责任”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为书写教育“奋进之笔”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各学院(部)、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全体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在学校分会场参加了会议。

第03版:校园生活

小角落变成大广角

摘要:小角落变成大广角校园英语角成长记   校园英语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外国语学院指导、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和校英语俱乐部协会在老校区本部创建。2007年外国语学院搬迁到西校区后,英语角活动也随即转移到西校区开展。2016年,随着全校整体搬迁新校区,英语角以崭新的面貌、以大广角的姿态重启。   也许你听说过英语角,却因未曾参与其中而满怀好奇;又或许你已参与过英语角,想对它有更深的了解。现在,让小记为你解读英语角的成长日志,带你欣赏英语角的独特风采。   确认过眼神 遇上对的人3月2日晚上六点半,英语角本学期首场主题活动在外国语学院楼一楼大厅举办。小记怀着对英语角的热情与好奇来到了活动现场,见到来自各学院的同学已经早早到来。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练习着口语,现场热闹非凡。由于前来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同学太多,提前预定的口语教室根本无法全部容纳,于是活动地点临时转移到了外国语学院楼的一楼大厅。   此次交流会的主题围绕“HOLIDAY”展开,活动的形式是以六七人为一小组,用英语交流分享自己的假期见闻。   小记受到现场感染,也操起了“尘封已久”的英语口语。实战中,小记发现,参加英语角活动的大部分同学有一个共性:说起英语时总是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不是句型乱搭配,就是单词吐不出口。比如说有同学想表达假期宅在家里准备开学的各种等级考试,却苦苦想不出用英语该从何说起,最终支支吾吾、颠三倒四,只得无奈用中文一语带过。   “除了英语角活动,平时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多吗?”带着这个问题,小记专门采访了土木学院土木工程18-8班的黄亚浓同学。她告诉小记,其实周一到周五课程比较多,时间比较零散,很少有时间练习英语口语。当她听说英语角在周末有交流英语的活动后,就马上报了名,想借机提升一下自己的口语水平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听了黄亚浓同学的回答,小记感觉确认过眼神遇到了知己,毕竟语言的学习只靠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同学们有如此高涨的热情来英语角练习英语口语。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谢雨晴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还说:“我平时就比较喜欢说英语和日语,今天我来到英语角,认识到了很多跟我兴趣相投的朋友,可真算是‘遇上对的人’啦!”   在英语角的个人经历分享环节中,有一位女生十分出众,她的演讲声情并茂并带有激昂但不夸张的肢体动作,让小记和台下的小伙伴们纷纷投去敬佩的目光,赞叹连连。会后小记采访到这位女生是来自医学院大二的曹怡雪,她说:“我经常来参加英语角活动,第一次参加活动时也尴尬得说不出话来。现在渐入佳境,感觉轻松了许多。毕竟有了对开口说英语的热切欲望和轻松环境,总会越练越好。”   其实说英语并不难,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碍于脸面,很少能够自信地说英语,而在英语角,恰好有这样一群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小伙伴。来吧!到英语角来大声地用英文交流,你会发现,来这里真是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留学生驻场 活动趣味倍增与以往不同,自本学期起,英语角活动正式迎来了两位特邀嘉宾轮流驻场,他们分别是留学生Rose和Happiness。两位留学生是经过层层选拔才脱颖而出担任英语角助管的。他们的加入使得英语角活动更具活力和趣味性。   这次活动的主讲人是Rose,她十分喜欢旅行、音乐和运动,曾经到过53个城市和29个国家。她在介绍时说自己正在努力学习第6种语言———汉语。在英语角活动现场,小记留意到有一块白板,Rose提前将既定主题的发散点罗列出来,以便同学们顺利交流。在进行组内讨论时,Rose就会在学生中间慢慢游走,时不时侧身驻足听同学讲述假期生活,脸上洋溢着笑容。她发现讨论激烈的小组,会忍不住闻声加入,和同学们一起用英语交流,融入学生中分享自己故事的同时,她也不时为同学们纠正一些口语问题。Rose和同学们热情地互留微信,欢迎大家向她提问。在个人假期经历分享环节中,在场的几名同学自告奋勇地上台用英文演说,作为主讲人的Rose还不时幽默地调侃,有同学无意间说了汉字,还被“惩罚”单脚站立,给现场带来了更多的趣味和欢乐。   小记被Rose的驻场助教深深吸引,英语角活动氛围也十分的轻松活跃,可见她为这次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接受采访时Rose也表示,自己十分乐意加盟英语角活动,能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不同专业的中国学生,对她来说也是非常美妙、新鲜的体验。幕后故事 一路风雨终归晴如今英语角活动愈发丰富多彩,背后总少不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当晚英语角活动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程跃老师,同时也是英语角的指导老师。程老师向小记回顾了英语角的发展历史,欣喜地说,如今,英语角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生熟知,参与的学生来自各个学院,谈论的话题更广,交流的趣味性更高。   不断丰富的活动形式、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持续的热情,英语角的变化让人惊喜又欣慰。从一开始的露天广场转移到充满交流氛围的室内,初创时只有几十人参加到现在有上百人前来,到留学生的加入……现在的英语角正逐渐从“小角落”向“大广角”发展。   程跃老师表示,创办英语角的目的是为了给想要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同学提供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如今国内大多数学校英语教学采取的是 “教科书式”的英语,教出来的学生所学会的普遍是“哑巴式”英语,希望能通过英语角这个活动让英语爱好者能说、会说、敢说,创造一个开放式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提升大家的英语口语能力,让英语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   程跃老师讲述了自己与英语角共同成长的故事:“从进入安徽理工大学读书开始,我就一直坚持参加英语角活动。英语角活动不仅帮助我提高了英语水平,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其他专业的同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加入英语角已经慢慢成为我交友、学习、放松的重要方式,是我一周学习计划中的重要一项。如今之所以执着地想把英语角做好,更是出于我本人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致敬。”每次参加活动时,程老师都会觉得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大学时代。她也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可以在英语角活动中收获美好的回忆。   其实啊,参加英语角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口语,同时,它也是一个以英语为载体扩大朋友圈的好机会,因为它能够让有着相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用英语共同讨论喜爱的话题,进而让参与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进步。这就是英语角初创时最朴素的愿望,更是它一路坚持走到今天的理念。

唯愿真爱伴人间

摘要:唯愿真爱伴人间访市优秀志愿者崔琴老师的志愿服务之路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题记“崔老师,您是怎样走上志愿服务之路的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刚刚获评淮南市优秀志愿者的崔琴老师笑了:“具体时间真是想不起来了。从小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长大,助人为乐已经根植于心成为像一日三餐一样再正常不过的行为,谁还会记得是从哪一天开始做的呢?如果真要找个时间节点的话,应该是学校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服务西部志愿者们毅然奔赴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促使我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因感动而生愿崔琴老师是一名热心公益事业者,走过了十多年的志愿服务之路。“每年毕业季时采访奔赴祖国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毕业生志愿者,我都被他们深深地打动,特别想了解志愿者们在艰苦地区的工作生活状态。”  崔琴老师想到做到。2007年秋天,利用“十一”假期,她自发去大别山深处的霍山县上土市镇六道河小学采访我校志愿服务基层的大学生吕传良。采访中,吕传良的事迹让崔老师感动得三度落泪。他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在大别山区腹地的农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回校后,崔琴写了近五千字的长篇通讯《青春,在大山深处闪光――走访安徽理工大学志愿服务安徽基层的大学生志愿者吕传良》,《安徽青年报》等多家社会媒体给予转载报道,吕传良当年也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  在被吕传良深深感动的同时,崔琴想到的是“我或许可以利用工作之便为这些志愿服务者做些什么”。由此,她走上了寻访我校大学生志愿者之路。每到寒暑假,便背起背包自费走访志愿服务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们。  2008年暑假,崔琴去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族自治乡寻访我校志愿服务西部的大学生卢小军。已经四年没有回过安徽老家的卢小军,见到母校来的老师顿时湿了眼睛。他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您是第一个从安徽老家来看我的人”。面对这个选择扎根侗寨的汉族大学生,崔琴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心生一愿:我是否也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志愿者: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资源,志愿奉献个人所能,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  因行走而传播崔琴老师喜欢以最是朴素的行走方式背包旅行,在把户外行走与寻访大学生志愿者相结合的过程中,她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尤甚是云贵川藏及新疆青海,看到了贫困地区的真实状况,了解了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也结识了一些 “爱心在路上”的驴友,主动加入了“多背一公斤”的公益活动,随着自己的脚步,把爱心传递到走过的每一个角落。  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捐资助教,带留守儿童上课;在西藏山南地区,为孩子们送去文具;在新疆和田地区,走访失学儿童;在云南怒江大峡谷,了解青少年辍学打工情况;在滇藏交界的独龙江,了解“最后的文面女”生存状态……行走贫困地区的日子很苦,但志愿服务帮助别人的感觉很甜。在传递爱心的过程中,崔琴老师说她遇到了太多的感动,真正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与满足。  2012年起,淮南爱心人士发起了“情暖新疆心系伽师”暖冬活动,崔琴老师积极参加了6年,影响带动家人亲友一起参与,上至八十多岁父母、下至十多岁孩童全家总动员,并多次代表淮南爱心人士发言。  崔琴老师参加志愿服务的行动耳濡目染地感染着家人,女儿也主动加了入志愿服务的行列。暑假,女儿随崔老师一起参加“送文化下乡”活动;寒假,女儿自己报名参加“春运志愿服务者”。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越来越多,崔琴老师更加理解了联合国给志愿者的定义:“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于是,她志愿服务的脚步走出了国门。作为以传播文化教育为己任的民进会员,她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世界各国尤甚是贫穷国家的教育状况。  在尼泊尔、土耳其的小学校,了解这些国家对学生校服的重视程度;在埃及、肯尼亚,向孩子们传递现代文明;在越南、柬埔寨,为孩子们带去文具玩具;在欧洲发达国家,了解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行走世间,心怀善念,岁月定会对你温柔以待。心态阳光,积极向上的崔老师将每一次的行走助困经历都细心地做了记录,并通过网络将活动信息和经验分享于众,让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  因平台而凝聚10多年的志愿服务之路,让崔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心人士。2017年,“淮南好人”马树苗发起成立爱心协会时,她毫不犹豫加入了这个爱心大家庭。  爱心协会志愿活动更加有组织、有纪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按照“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崔琴发挥个人所能开展了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  初春,去山地旷野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仲夏,到乡村学校传播文化经典诵读;中秋,自己动手做月饼送到农村贫困户手中;重阳,到敬老院为老人捐钱捐物送米送油;春节,走进农村为教留守儿童点亮心灯……每次看到受助者开心的的笑脸,崔琴便更加坚定了做一个志愿服务者的信心与决心。因为,每一次志愿服务中传播弘扬的社会正能量,都首先让她自己受到了感化温暖了心灵。  在日常工作中,作为《安徽理工大学报》编辑部主任的崔老师,带着一支学生记者团队伍,身边有一群从大一到大四直至研究生的学生。“有困难,找崔妈”,这是学生记者团多年来流行的口头禅。学习碰到问题了、生活遇到困难了、思想结了疙瘩了、感情起了波澜了……找心地善良、见多识广的崔妈准没错。已经毕业离校多年的学生,也时常要逛一逛崔老师的QQ空间和朋友圈,美其名曰“进来充充电“。学生们说:“崔老师充满阳光的心态好像具有治愈功能,但凡遇到些不顺心的事情想不开的问题,跟崔老师聊聊天,看着她阳光般的明媚笑脸,满天的乌云都散了”。  将善意种在心中,对生活怀有温度,做最好的自己,释放温暖与快乐。崔琴老师所理解的志愿服务精神,不仅仅是金钱与物质的帮助,也是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更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志愿者的形象,也是促使崔琴不断丰富自己的行动指南。  “希望我的帮助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幸福,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志愿者的行列,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优秀志愿者崔琴如是说。

我校个人和项目获评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

摘要:我校个人和项目获评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   本报讯 3月3日上午,淮南市文明办宣布了《关于表彰2018年度淮南市优秀志愿服务典型的通报》,表彰了11位淮南市“优秀志愿者”、10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1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20个“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其中,我校党委宣传部崔琴同志获评优秀志愿者,经济与管理学院益家人志愿服务队“红领巾小课堂”获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崔琴同志长期以来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加入“多背一公斤”公益活动,为贫困学校和孩子带去书籍和文具等,并与孩子们互动交流,通过网络将活动信息和经验分享出来,让需要帮助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每到寒暑假,她便自费奔上走访志愿服务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之路,多次为我校服务西部的大学生志愿者送去母校的关爱和温暖。近年来,她加入社会爱心组织,成为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有正式编号的一员后,更是身体力行带动家人亲友加入志愿服务,并进一步履行国际志愿者“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的活动者”的定义,将志愿服务活动带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益家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4年,奉行“小善大爱”宗旨,践行“益路同行”口号,在洛河镇文化站正式建立“洛河助教点”,开展“田园课堂”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暑期,服务队开展“红领巾”小课堂项目以及“益行计划”———“快乐‘益’行,七彩假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包括课业辅导、安全教育课、音乐课、爱国主义教育课、环保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亲情连线等内容,受到广泛好评。该服务队也先后获得安徽希望工程“暑期田园课堂三下乡优秀团队”、“优秀志愿服务团队”、“雷锋服务示范点”等荣誉。  在第56个学雷锋纪念日、第20个志愿服务日到来之际,淮南市文明办大力表彰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志愿服务典型和服务项目,旨在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学习宣传优秀志愿服务典型,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文明道德风尚的示范引领者。

我校学子掀起“学雷锋”热潮

摘要:我校学子掀起“学雷锋”热潮    通过校园义捐义卖活动筹集教育基金   本报讯 连日来,我校校园内随处可见忙碌着的团员青年志愿者身影,以“新时代志愿行”为主题的2019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   3月份以来,我校15个学院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千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园内外集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热潮。能源与安全学院在食堂、宿舍门口开展践行雷锋精神校园宣誓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培养自我奉献、志愿服务意识。电信学院开展了为期3天的校园义捐义卖活动筹集教育基金,通过“跳蚤市场”将废旧学习生活用品低价出售捐赠,或是购置全新生活学习物品义务捐献助力脱贫攻坚。数大学院与经管学院开展了“我身边的雷锋”事迹演讲活动、“雷锋的故事”观影活动、“践行雷锋精神”集体签名等活动,教育感召同学们志愿奉献的爱国精神。化工学院组织志愿者们走出校园,开展“暖阳学校”志愿服务项目,来到老年公寓为孤寡老人送去社会的温暖与关爱,用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材料学院开展校园交通文明劝导活动,人文学院公交车义务清洗活动,计算机学院无偿献血活动以及机械学院 “走近科创”宣讲活动,无不在生动展示着青年学子如火如荼的学雷锋热潮。   据悉,我校“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月”活动将一直持续到3月底。活动立足校内,辐射周边社区,重点围绕“学雷锋事迹争做志愿者”、“校园学雷锋文明我先行”、“社区学雷锋服务暖人心”等三个方面展开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重任,弘扬志愿精神,用青春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第04版:副刊

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

摘要: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   毕尧山,男,黄山市人,地球与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任校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院研究生会宣传部部长。本科阶段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研究生阶段已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篇;参加全国煤炭地学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研究生阶段获一等学业奖学金两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年的研究生生涯已接近尾声。回首这一路走来,一切历历在目。虽然有时也会觉得过程难熬、时光难度,但心里却总是甜的。因为我知道,科研之路一旦选定,就该奋勇直前走到底,既然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决不回头。  研究生阶段确实与本科阶段差别很大。本科阶段可以只顾着学好专业课程,但研究生阶段不同,除了学好基础课程,还要每天阅读文献开拓视野和思路以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锻炼能力。记得两年前,在我即将本科毕业并决定继续留在安理读研的时候,我便联系了我现在的导师———吴基文教授,并且向吴老师喊下口号“一定好好干!”当时吴老师就给我打了预防针:“光靠嘴上喊口号还不行,要有实际行动!”我默默下定决心,不能只做口头上的巨人。  记得研一期间,由于专硕课程调整,原来一年的课程被全部安排在第一个学期上完,所以课表从早到晚都被挤得满满的,白天上课,晚上继续上课。除了高强度的课程让人疲倦,还有一些其他的事和安排也会让我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就必须得学会利用各种琐碎的时间来完成基础课程之外的学习。当每天晚上的课程结束,我都会抖擞精神一个人回到工作室,争取再学一会儿,之后再一个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与路灯和星月为伴。因为感到充实,所以一点也不觉得寂寞。正是从那时起养成了我每天看文献、学专业软件的习惯。得益于这个习惯,我比其他同学多看了很多文献,提前学会了几种专业软件的使用,也为我提前开始着手写作和投稿第一篇小论文奠定了基础。也正是源于这种刻苦与坚持,在老师和师兄们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于2017年11月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煤炭地学大赛,并作为作品主要完成人、作品答辩人,获得了综合大赛三等奖、最佳单项二等奖;先后发表了两篇中文核心论文;学位课成绩名列专业第一。  对于一个新手而言,要做好科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的过程中往往陪伴最多的便是失败和寂寞。失败不可怕,要从失败中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对于科研路上的寂寞,我们则要坚定信念,坚持刻苦。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准备全国煤炭地学大赛期间,由于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十分紧张,又是刚上研究生阶段,自身知识储备、能力等都有限,为了完成比赛作品,我和团队成员几乎是从零学起,刚开始完成的作品初稿简直惨不忍睹,而后几经大改,重新学习、完善。尤为记忆深刻的是,我们熬了好几个夜晚画之前都不曾听过的图,错了重画,如此反复,后来终于成型,最后在赛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在每一个与星月陪伴的晚归夜,看到的都是学习、科研途中的绝美风景。所以,漫漫科研路,要主动、努力地思考、总结,要不惧失败,要知道学习永远在路上,要耐得住寂寞,不忘初心、奋勇直前。  在安理的日子已有六年了,这里是我真正成长的地方,有亦师亦父的导师,有团结友爱的师兄弟,也有一直支持鼓励我的同学。导师吴基文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儒雅的学者风范,总能在我遇到困惑和烦恼时,给我及时点拨与关怀,让我如沐春风;师兄们扎实的专业知识、一丝不苟的科研工作作风,令我钦佩。  耐得住寂寞、方能内心平,甘坐冷板凳,才能宠辱不惊。今后,我会珍惜荣誉,戒骄戒躁,不断努力、刻苦学习,争取在漫漫科研路上走得更远!

我的故乡·月亮城西昌

摘要:我的故乡·月亮城西昌   西昌,一个与月亮有缘的西南小城。自古在川康地区便有“清风雅雨建昌月”之说,其中,“建昌月”说的便是西昌的月亮。西昌地处高原,海拔较高,雨雾少、空气洁净度高,月亮显得又大又圆,汉代司马相如曾在此留下“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千古佳句,“月城”也因而得名。  羡慕去西藏洗涤心灵的人,羡慕去欧洲感受文化的人,羡慕去夏威夷寻找浪漫的人,他们所能体会到的,可能我一辈子都体会不到。可是,我更向往回到我的月亮城西昌,听邛海湖畔的缓缓浪声,观庐山空山新雨后的迷雾,看五月暖阳下的蓝花楹,望伸手即触的繁星点点。对置身在快节奏的城市里,“慢下来”似乎也成了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只有实实在在的慢,才能找到存在的归属感。世界越快,生活越要慢,步履不停,那就先让心在月亮城中先慢一分钟。  在月亮城,你可以夜晚在海河天街的小酒馆门口走一走,听低吟浅唱,缓缓回首往事。当虫鸣与鸟叫交织,当明月与乐器相伴,分分秒秒似乎都变得弥足珍贵。置身于月亮城,你会感受到火的民族的热烈,在盛情歌舞的火把节中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热情似火的人儿会让你感到宾至如归。  你可以深入泸沽湖,泸沽湖的美是天然的,它像一颗宝石镶嵌在群山之中。经过各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街道,慢慢揭开它的面纱,阴天湖面上烟梦缭绕,如仙境一般。在那海拔2000多米的地方,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如此新鲜,带着自然的气息,完全不同于充满雾霾的城市。你可以去划猪槽船在湖面荡起双桨,撩拨一下水中的水性杨花;你可以早上起来去女神湾看日出,发呆品茗的慢节奏总会让你舍不得离开;你可以去亲爱的客栈寻找爱豆的踪影,拍照留恋总是不会错的。最美湖泊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醉心于此,不愿离开。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我想把最真诚的赞美给予家乡,这片土地哺育我成长,滋养着我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与草木为友,与土壤相亲,与热情相拥,感受那全年无休的阳光和大自然的芬芳。

小记采访初体验

摘要:小记采访初体验   上周六,我大学生涯里的第一次采访就这样在我一边遛弯时一边向着我扑了过来,虽然采访全程大部分时间我只是在旁边观摩学习,但对我来说这次采访的后劲绝对不输给红星二锅头。  一天下午,学姐通知我这周会有采访,让我准备一下采访提纲。当时我正在走出教室,室内室外的温差带着这条消息给我来了次身体与精神上的混合双打。本来有着一丝困意的脑袋瞬间清朗。哦……采访,采,采访?!之前一直念念不忘的机会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  心情复杂的回到宿舍,翻箱倒柜地找出那本《通讯写作技巧》,崭新依旧。果然,不主动,机会永远不会来到你的面前,就像这本手册,你不翻,它也不会自己在周末的时候飞到你身边,抽你一个大耳刮子,然后分开两页插着腰,说:“readme!”那就开始老老实实准备吧。从手册里对采访了解了一个大概后,又在百度文库里筛选了一遍,放下手机和手册,瞬间觉得自己已经得了采访精髓,技巧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可称约瑟夫·普利策二世!  于是,感觉走路都自带bgm的我开始思考采访问题,洋洋洒洒地写了十五个!自觉已经涵盖了从学习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方面,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提问,七百二十度全周身采访。然而,果然还是我想的太过于美好了。  到了采访约定地点,学姐看了我的采访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部分问题都只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到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简而言之,提问偏于肤浅苍白。于是,本着虚心学习的想法,我对比了一下学姐和自己的采访问题,当即发现了自己的几点不足之处。  首先,自己在书写上,过于潦草。张牙舞爪的字体不易辨认,还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其次,采访问题过于细碎。大部分问题都可以作为其他问题的延伸拓展部分,条条陈列只会显得过于啰嗦繁杂。第三,采访问题没有主题,分不出层次。大杂烩一样的问题搅在一堆,不但会扰乱采访者的思路,在后期的采访素材整理阶段,也会影响到写作效率和文章结构。第四,提问要大小兼顾。只从小处着手不行,只从大处着手也不行,要大小兼顾,详略得当。  采访时另外两位学长同样风趣幽默,才华横溢,很多采访话题都能带给我启发。只可惜我的问题不适合采访主题,全程只能坐在椅子上,扮演微笑机器人。估计两位学长对我也挺纳闷的,怎么这个小学弟只看着我们笑却不说话呢?好歹吱一声也成啊,不然我们坐在你对面很尴尬的好吧。在这里,我要对两位学长说声抱歉了,实在是因为我的问题过于简单,自我过于羞愧,拿不出手,问不出口。  总之,周六采访的整个过程是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我也在尴尬中划完了水,虽然没能亲自提问,但近距离感受到了学长学姐们的风采,实地体验了采访过程,对我影响也是十分深远。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作品选登

摘要: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书法摄影展作品选登

老时光

摘要:老时光   在我的印象中,记忆是有声音的。  小时候每逢暑假父母总会把我送到外婆家,那段在小山坳的零星岁月是有声音的。六点,外婆早起开始忙早餐,洗菜淘米的哗哗水声和案板上切菜咚咚声此起彼伏。客厅里不时传来瓷盘与桌子相碰的沉闷声,仿佛还能听厨房里快要熟了的小米粥的咕嘟咕嘟声。大门被开合了两次,门把手上的铁环叮叮当当的响,那是外婆端着早饭去外面和附近的人聊天吃完饭回来了。八点,和煦的阳光洒在庭院,暖醒了檐下的麻雀,它们在庭前的桂花树上扑棱扑棱地来回跳跃,叽叽喳喳地聊天好不热闹。阳光洒在树叶上,叶子绿的透亮。  此时,外公啜着茶咂咂嘴,打开收音机听着他最爱的民生热线类的节目。饮完一杯茶,外公会站起来伸个懒腰嘴里念念有词,这好像是外公的口头禅一天要说好多次,但是家里人都不知道外公在说什么,问他也不回答,只听外婆说起过好像是一句古文,但具体是什么外婆也不得而知。读完这句词,收音机就会关了。此时,外公就会联合外婆一起喊我起床。我自然是极不情愿的,但却逃不过他们的杀手锏。他们从不担心叫不醒我,我甚至怀疑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叫我几句,每次看我不应他们,他们就打开电视,把音量调到确定我在房间里能听见,换台到我最近喜欢看的某部动画片我自然会乖乖起来。然后外婆会替我盛好粥放在桌上冷却,牙杯里已经放好了水,脸盆里的水也冷热适宜。外公会等着我一起吃早餐。外婆就会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们两个,看我们夹了什么菜,就会问这个菜烧的好吃吗,咸了还是淡了?如果回答好吃,她就会说好吃就再吃一碗,如果回答不好吃,她就会故作生气地说那下次你自己煮饭吧。有时候等我们吃饭等久了也会说你们两个谁吃到最后谁洗碗。每次当然是我最后吃完,但每次还是外婆洗的碗。外婆和外公相濡以沫走过了数十载春夏秋冬,在最朴素的生活里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相处之道,让我也觉得幸福。早餐结束后,外公会拉着我的小手一起去街上逛一逛,他拄着拐杖,走路时会有咯哒咯哒声。外婆洗过碗会去找我们,在外面遛遛,买过菜再一起回家,笑声洒满一路。这些声音都成了记忆里最美的旋律,是我心底的一首歌。  在我的印象中,记忆还是有香气的。  桂花盛开时候的午后,外婆总喜欢搬个小板凳在庭院里做些女红,一针一线里仿佛都融进了桂花香。她会开始准备天气转凉时我要穿的小布鞋,她说小布鞋不会挤脚穿着舒服。我会穿着这种小布鞋跟小伙伴一起跳绳,记得小时候跳绳还是很厉害的,可能得益于外婆的鞋。起起落落间都饱含幸福。有时外婆也会准备一家人冬天要穿的毛线拖鞋。她有一本小册子里面夹着全家十几个人的鞋样大小,都是纸裁的,有好多甚至都泛黄了,每一张鞋样里都有外婆对我们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诉说着家庭的故事。  后来,外婆年纪大了大家都不让她再做鞋,但每提起这件事她就会生气,所以一直也由着她去了。外婆喜欢花,家门口种了各式各样的花,一种花花期过了另一种花的花期就差不多到了,所以一年四季总是有花会开放。花开的时候外婆是最开心的,松土,浇水时总是忍不住要闻一闻花香,也总是要过去拨弄拨弄,脸上是止不住的笑容。每当有人夸赞她的花,她总要跟别人炫耀一番,神采飞扬的样子十分可爱。由于这些花的存在,家里总是能不经意间闻到花香,尤其在起风的时候花香更浓。而这些香气注入了岁月里,花会凋零,香气会飘散,但是裹挟着花香的爱永不枯萎。  在我的印象中,记忆更是有味道的。  小时候最爱吃外婆烙的饼。一种是用紫苏做的,加了这个饼的口感会特别香,外婆会捏成各种形状下油锅煎,想象力丰富的话能看出好多形状,非常可爱。还有一种是用白糖做的饼,尤其是这一种,当饼面烙的金黄的时候,糖开始融化,糖水浸着饼格外香甜。外婆还会一种小零食,把西红柿切成小块,用白糖拌了吃,因为小时候不爱吃西红柿,而外婆又觉得西红柿有营养,她说自己小时候大人就是这样让她吃,所以她也这样让我吃,现在长大想来还是觉得馋得很。很多年过去了,外婆年纪大了很少做这些小吃了,但是我一直怀念这些味道,记忆里甜甜的味道,不会忘却。  回忆很美,未来很慢,这故事也才写到一半。阳光正好,花香正浓,这世界也正因此美好。带着旧时美好的记忆,就不惧怕未知的一切,风雨来时,心灵还是有个归宿。

女到中年

摘要:女到中年   女到中年,这是个看似让人略感无奈和焦虑的话题,却是很诗意的风景。  进入中年,为人女、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生生把我们从浪漫的公主梦中扯回到现实。日日琐碎的工作、生活,带走的不止流年岁月,更有我们貌美如花的容颜。不知何时起,热衷老人、孩子的生日聚会,却有意无意忽略了自己,是那又长一岁的无奈而又不愿面对击败了我们曾经等待生日礼物的欣喜了吗?更不知何时起,老人的身体、爱人的工作、孩子的学习,成了我们的主流。曾经的自我、曾经的梦想呢?不知被四季的风吹到了哪里,只在夜深人静,午夜梦醒时依稀记起裙裾飘飞、笑靥如花少女时的自己。不明白生活何以过成了如今的模样,不坏,但和本真的自我却渐行渐远。于是无奈常随,焦虑常伴,一任偷偷滋长出的几根白发慢慢飘逸。  静坐于茶几前,一杯清茶,悠悠观赏着翠绿的盆栽和娇艳的花朵。我在思考,女到中年,真的只能如此了?绝不,心底一个声音在呐喊。我要修炼自己,活的精彩。  女到中年,勿攀比。人到中年,家庭、工作、经济趋于稳定,本该乐享生活,却偏偏萌起了比的念头。想比,处处皆有可比之事,最平常诸如:谁家的老公能挣钱,又体贴;谁家的孩子懂礼貌,学习样样好。这些别人家的好,和我们有关系吗?比来比去,自寻烦恼。何不想开点,培养自家的好,欣赏自家的好。殊不知,你也是别人眼中羡慕着的那个好呢。  女到中年,勤锻炼。中年时,女人易胖发福。先前的姣好身材是父母给的,如今想要身姿曼妙,就得自己努力了。快走、慢跑、瑜伽、打球等等,选择一样喜欢的,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不要怕麻烦,生活从来不会亏待勇于战胜麻烦的人,她回馈给你好身材的同时,还会使你身心愉悦,精力充沛。  女到中年,多读书。读书是一种修行,是一场和自己要谈一生的恋爱。书带给我们的,不光知识,还有蕙质兰心的气质。此时的读书,不为考试,不为生计。不拘哪一类,只为读,只为精神所需。文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化学、经济学……,只要喜欢,都可以读一读。读的书多了,广了,眼界、心胸自然会宽阔。人生,也当会自成态势和格局。  女到中年,会怡情。中年了,经历一些事,看过一些风景,心里已是云淡风轻,日子归于细水流长。重拾少时才子佳人的闲情雅趣,以诗养性,以棋修心,以乐娱乐,不为出众,只为怡情。使情之所至,心有所抒。  女到中年,留点关爱给自己。女人好像总是无私的,逢年过节,买买买,孝敬父母的,关爱孩子的,心疼爱人的,身边每个亲人都收到了你的礼物,唯独忘了自己。那套纯植物型的化妆品,你不是很需要吗?那件带宽下摆的风衣,你不是很喜欢吗?那个精美的镶钻头饰,你不是心仪很久了吗?如果爱人买给你,你是不是会很开心?别傻着纠结了,男人天生没那么细心,他不是把家里的经济大权给你了吗?买给自己吧,一样可以很开心。会爱身边的人,也要学着爱自己。别再埋头于没完没了的家务,也别再苦恼于孩子的学习,换上盛装,带上好心情,和家人去看场久违了的电影;或者轻装简带,去进行一场随心所欲的旅行。你会发现,生活本来很美好,你可以欣赏它,享受它,可以很自我的活着。  女到中年,增加的不止是年龄,还有宝贵的阅历、成熟的性格、宽容的心态。每个年龄的女人都各有其美,中年女人娴静、内敛、独立。深知自己需要什么,该得到什么,不该祈求什么。只要愿意,我们就可以像女王一样优雅的活着,做最美的自己。

追梦

摘要:追梦献给漫漫考研路 有梦的地方海角天边也是天堂追梦的途中就算跌倒也不会彷徨沿途的期望是永不湮灭的光芒整理好行囊用微笑拥抱阳光前进的力量不惧忧伤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太阳正晴天色正明勇敢去闯染一身七彩的旅行装莫失莫忘不卑不亢无间道歧路漫漫人间路正道沧桑$

安徽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794次访问,全刊已有188992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