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八佰》观后感

   期次:第476期   作者:刘佳丽   查看:370   




  由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就像这个八月的一剂强心针,刺到了每个人的心上。每个演员在拍摄前,都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了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如演员王千源加强身体素质,姜武更是为角色瘦了30斤。除了影片本身带给观众“热血未凉”的感受外,让网友感到惊讶的还有演员的敬业精神。
  《八佰》取材淞沪会战一役,谢晋元奉命率队驻守上海闸北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敌人,他对外宣称有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爱国将领谢晋元为首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明知必死,却奉命坚守上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以与租界一河之隔的四行仓库为据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四昼夜的故事。战士也是人,有胆怯、亲情、思念,也不想死,还有对残酷战场的犹豫和挣扎。但是面对战争,他们最终都是挺身而出,无惧生死,用血肉筑成了一道堡垒,留下一个个有关血性和尊严的身影,这才是军人的本色,这才是战争中值得弘扬的能量。虽然我们不想战争,但不惧怕战争。
  苏州河北岸是尸横遍野、炮火纷飞的人间地狱,对岸则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英租界。战争就是这么残酷,甚至还有观众在现场观看战争的“表演”,一水之隔,已然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根据历史,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八百壮士的英勇反抗来博得英、美的同情与支援,事实虽然事与愿违,也和国民政府的决断有关。但我们仅仅从影片本身看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血性,的确让人血脉喷张。战争的残酷,军人的血性,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所谓无畏的牺牲都是在积攒力量。其实影片能够给我们传递出来的,就是所有的抗争,都应该值得铭记,都应该值得思索,都应该值得反复咀嚼。
  影片反应抗战初期中国人的状态。一边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一边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安逸圈里的人们旁观着八佰勇士的抗争,目睹着侵略者的铁骑将国土踏碎。他们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也是被最大恶意揣测的中国人。随着“八佰”的浴血奋战,租界里得人们逐渐见证了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的格言。他们被冻结的血液逐渐被八佰勇士的热血融化,投身营救英雄的行列中来。
  正如电影所说“所有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但是电影本身并没有对这一话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因为电影的主题是“八佰”勇士捐躯赴国难的壮烈!在山河破碎之际,正是这群舍小家为大家的勇士们的守护才有了今日的和平。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或平淡的生活,或去远方看看,当这份理想受到威胁时必须有人拿出钢枪来守护下一辈的理想。我们没法做到切身感受,也没法体会到当初的艰难,我们所能做的只有铭记历史,守护住先辈用生命所换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安徽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0033次访问,全刊已有192684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