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秋日里的“一抹蓝”———我校学工队伍“一站式”暖心迎新

摘要:  9月17日,一个秋高气爽的周四。安徽理工大学迎来了新生开学季,来自全国各地的2020级本科新生奔赴校园,带着美好的憧憬,开启梦想中的大学生活。东站迎新6点 淮南东火车站淮南的清晨,窗外细雨朦胧飘渺,如烟如纱。烟雨之景让来自北方的朱琴同学对这座将要生活四年的城市充满了期待。不到一个小时的等待后,朱琴看到远方驶来了安徽理工大学的迎新车辆。医学院团委书记魏元一老师和迎新接站的志愿者们,将在火车站为远道而来的新生提供接站服务。核验身份后,朱琴稍显忐忑地走上了车。“是坐夜车来的吗?等很久了吧!我是安徽理工大学的辅导员,快休息一下吧。”听到来自辅导员老师的关心,朱琴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间,心中想:“原来大学辅导员是这样和蔼可亲啊”。  来时的路并不漫长,因为这里有一束温暖的光。  9点 南门迎新点初秋时节的安理校园到处洋溢着热烈喜悦的气氛。在经过体温测量、健康码检验后,张晓雅同学走进了大门。看到不远处举着“经济与管理学院”牌子的志愿者们,背着书包、拎着被子、拖着两个行李箱的她舒了一口气。学长学姐们走上前热情地帮张晓雅提行李,“路上辛苦了吧,我来帮你。”顺着学姐的指示方向,张晓雅看到了坐在志愿者中的辅导员老师。老师正在给报到的学生发放校园卡。看到张晓雅到来,郑博雅老师和他握了握手:“你好,我是你的辅导员郑老师,欢迎你来到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家庭。”  11点 宿舍楼机械工程学院的李一恒同学第一次离开父母、远离家乡,即将开启大学独立生活。在办理好入学登记、领取学生手册、校园卡和宿舍钥匙之后,李一恒同学心里还是有些不安。此时,正在布置其他工作的辅导员汪利萍看到他焦虑的样子,主动走上前,“走,我带你去宿舍看看,办手续。”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汪老师为李一恒同学撑着伞,和他聊着个人情况,告诉他大学生活要慢慢适应,一步步学习独立生活。  迎新期间,从报到点到学生宿舍,辅导员们不知道往返了多少次。他们正和学生一起,用坚实的脚印丈量着这片知识广袤的大地。  14点 联合报到处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2020级新生的开学季有些特殊,看着门口依然挥着手依依不舍的父母,能源与安全学院的罗肖龙同学的心中荡起了一丝不舍。在报到处,罗肖龙同学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不禁哽咽起来。正在现场工作的辅导员任翔老师,在罗肖龙挂掉电话后询问了情况。当得知他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对上学有些担心的时候,任老师耐心地向他讲解了国家资助政策及“绿色通道”的情况,“国家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也不让一名学生因学业困难而掉队。学校也根据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你。你就安心好好学习,争取收获好成绩。”  16点 百川楼细雨蒙蒙也阻挡不了外国语学院叶双庆同学的兴奋劲,他一手忙着拍照,一手撑伞,心头难掩兴奋。辅导员吴茂林正在为几个新生介绍着眼前的景色:“百川楼前的这条河是东西走向,途经不同的地方便有了不同的名字。比如,地环学院前面的一段叫做文鼎湖,笃行廊下面的一段叫做智圆泉,流经百川楼前的一段叫做上善泉。”  至善书院、厚德馆、天工楼、明理楼、至诚体育场……一个又一个建筑物,将会承载着学子四年的精神、信念和情怀。学子们必将树立志向、奋发有为,度过美好充实的四年时光。  8点 食堂“仁苑的油泼面,义苑的火锅,爱苑的汤包……我们学校有4个食堂,每个都各有特色!”听着辅导员杨洋老师的介绍,刘骁驰同学的肚子咕咕叫起来。刚办好入住手续的他和杨老师一起来到了爱苑食堂。“开学第一顿,老师请你们吃,喜欢吃什么就点。但是要记住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哦。”半个小时里,杨老师和学生们拉家常、问学习、谈理想,分享快乐、传递温暖。发放学生手册短短十二个小时,是我校开学季的片段,更是小萌新们大学时光的缩影。“遍植桃李尽己任,一片真心筑芳菲。”未来四年里,辅导员们将和学生们风雨同路,一起探索、创造未来,他们将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用大爱谱写教书育人的华章。

捐献善意传播能量———记2019年度安徽省优秀大学生外国语学院陆烨

摘要:  2019年9月9日上午,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日语专业学生陆烨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名5岁急性白血病患儿。陆烨成为安徽省第191例、淮南市第21例、安徽理工大学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年3月陆烨获“安徽省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  小记初次听闻陆烨是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一张图片,一段简短的文字介绍。再次了解陆烨,源于这次的采访,在交谈中我们感受到他的真诚、勇气与担当。  平凡少年,敢想敢为陆烨告诉小记,他之所以决定刚成年就去献血是源于他曾经看过的一篇新闻报道。汶川地震时伤亡惨重,有一位少年想去献血救人,因离成年还有几个月,最终没有献血成功。这篇报道在陆烨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他想送给自己特殊的一份“成年礼”—去献血!就这样,在高考结束没几天后,陆烨便前往医院献血。据陆烨回忆,献血时听说可以登记中华骨髓库,于是他就决定登记了。而这所有的经历都刚刚好凑成了一个巧合,这份埋下伏笔的“成年礼”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陆烨“忘却”。  时间来到2019年5月的一天,有人一直在给陆烨打电话,当时因为上课,陆烨选择回复了对方一则短信,询问对方给他打电话的缘由,对方回复他,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样本与一名患儿初配符合,是否愿意继续下一步的捐献。“我当时有点儿懵了,因为电话号码在手机标注为一家超市,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遇到了骗子。”陆烨笑着说到。下课后,陆烨拨通了红十字会电话,工作人员告知他情况属实,他感到很开心。三年前的骨髓库登记的记忆这时一下子又鲜活了起来,这“突如其来”的告知,他又惊又喜。纠结矛盾,不忘善意在知道这一消息后,陆烨立刻告诉了他的父母。但父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捐献。他们害怕陆烨为此会留下后遗症,损伤身体。陆烨有心想挽救生命,但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和爸妈的不支持,使他陷入了纠结的漩涡。他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咨询过以前捐献过的志愿者,得到的回答都是,捐献过后不会对身体有影响。这给予了陆烨很大的勇气,他的坚持也使父母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久后,他前往省立医院捐献。事前,陆烨幻想着自己捐献时,会有许多的医生护士在自己的身边,床边再放着一台呼吸机,仿佛犹如电影大片中的场景。但捐献那天,只有一位医生在操作,躺在床上,就像一个加长版的献血,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这样的轻松甚至让如临大敌的陆烨感到了心理落差。“说实话,现在社会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还有颇多非议,但真的是因为不了解才将其‘妖魔化’的。现在医疗技术已经很成熟安全了,捐献就是先注射动员剂把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里,再像献血一样过滤出来。这过程里顶多产生轻微疼痛和感冒症状。”陆烨说。  回忆捐献过程的艰难,陆烨说的云淡风轻。他告诉小记,捐献后的第四天他还去参加了一个小型越野活动,完成几项任务后,身体有点儿不适,就又去医院了。说着陆烨就和小记分享起了他在医院时的伙食,还开玩笑说医院饭菜相当不错呢!陆烨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很伟大的事,捐献后的生活也没有发生什么改变。陆烨说可能愿意做这些事的人不多,但是自己帮助了别人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那么他自己也会变得更好。在这过程中,个人与社会相互促进,他收获了成长与快乐。温暖“老哥”,勇于担当温暖的人总会愿意与人为善,用开朗看待世间万物。对待公益如此,对待生活也如此。陆烨的年龄比班级同学大点儿,同学打趣儿喊他 “老哥”,时间久了,“老哥”这个称呼就也成了陆烨的另一代号。起初陆烨会觉得有点儿不适,喊“老”不太好吧。但喊的人多,听的多,他也觉得亲切可爱,乐于接受了。小记在和陆烨交谈中感受到,其实“老哥”是个心思很细腻的人。在知道同学心情不好时,他会去开导别人,在和小记的聊天过程中,这位“老哥”也十分照顾小记的情绪。  陆烨在学校里还担任着“模拟联合国协会”的会长,当小记问到他在“模联”的一些事时,他很谦虚的说,自己担任协会的会长纯属意外。在一个假期里,他通过网络认识了“模联”的一位学长,应学长之邀加入了社团。后来社团出现了面临注销的问题,因为心中的责任意识,陆烨受到嘱托重振社团。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并且做的很出色。陆烨不仅组织召开了许多的模联活动,还与外校的社团建立了密切联系。直至今日,陆烨还难忘自己和“战友”一起走过的日子,快乐而充实。  以善行获得了赞誉,陆烨做了青年大学生的好榜样。同时他也在为自己的人生努力规划,用自己的正能量影响着更多的人!

成 绩 与 荣 誉

摘要:  ▲8月29日,我校第11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上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同时,学校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张军、朱增宝、聂士斌、何启林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9月12日,我校社科联在第十六届全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月再次获评“先进单位”,这是自2017年以来第四次获此殊荣。化学工程学院杨志华老师荣获“先进个人”称号。▲近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师生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赛喜获佳绩。张伟老师指导、2017级工业设计专业程亚和洪晨同学设计的作品《杜杜带你看世界》获得全国二等奖。另有3项作品获得优秀奖。▲近日,我校微细矿物界面调控与精准分离创新团队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朱宏政副教授针对传统矿物浮选加药方式存在的无选择性吸附、精矿污染和药剂浪费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汽态药剂气泡内吸附添加方式。▲9月18日至20日,我校在第6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决赛取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聂士斌教授荣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公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20年8月结项名单,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程云鹤副教授承担的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碳减排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顺利结项 (结项号:20203524)。r

安徽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872次访问,全刊已有1898663次访问